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“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”、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大学、“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”重点建设高校,2019年获批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。学校秉承“六位一体”的系统办学理念,以培养党和国家所需要的,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、驰骋于国际舞台,“弘道崇德、经世致用”的传媒人才为目标,瞄准“智能传媒和国际一流”两大主攻方向,全面布局智能融媒体教育,推动新工科、新文科建设;以提升“管理质量、教育质量、工程质量”三项质量工程为统领,着力打造“中传质量”品牌,提升整体办学水平;积极开展“四个一批”专业建设,实施“五个一流”教育质量提升工程,用马克思主义铸魂、用爱国情怀强基、用人文素养修身、用国际视野拓界、用特色项目托举、用未来媒体创新,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传媒人才。
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,涵盖新闻传播学、戏剧与影视学、艺术学理论、设计学、音乐与舞蹈学、信息与通信工程、中国语言文学7个一级学科。为满足新时代传媒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,中国传媒大学诚邀国(境)内外博士(含2020年应届博士毕业生)来校进站工作,依托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我校各流动站申报2020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、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。我们殷切期待您的加入。

一、招聘需求

 (一) 招聘计划

我校2020年计划招聘师资博士后50人,招满即止。同时,我校按需招聘科研博士后,原则上不设名额限制。首批次师资博士后和科研博士后招聘需求见附件1。

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科研博士后招收需求表(首批)
序号 学院(研究院、中心) 合作导师 一级学科——招收专业方向 需求人数
1 人文学院 张  晶 中国语言文学——文艺学 1
董希平 中国语言文学——中国古代文学 1
2 戏剧影视学院 朱星辰  戏剧与影视学——广播电视艺术学  1
戴清  戏剧与影视学——广播电视艺术学  1
3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冯亚 音乐与舞蹈学——音乐学  1
4 广告学院 赵新利 新闻传播学——智能传播、媒体融合 2
5 协同创新中心(亚洲传媒研究中心) 文春英 新闻传播学——城市传播 1
6 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徐伟掌 信息与通信工程——通信与信息系统 1

我校各博士后流动站对外接收联合培养博士后,欢迎各企事业单位与我校携手合作。

(二)招聘时间

全年招聘,择优录用。

二、工作待遇

(一)薪酬待遇(按在站24个月计算,金额均为税前人民币)

1.师资博士后进站享受年薪约16.4万元;科研博士后进站享受年薪约11.2万元。

2.各类博士后在年薪基础上享受绩效奖励。如博士后完成二级科研任务并留校工作者,享受一次性奖励10万元;完成三级科研任务并留校工作者,享受一次性奖励20万元。《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在站期间科研任务分级表》见附件2。

(二)其他待遇

1.完成教学任务(仅师资博士后要求)和二级科研任务者,可申请留校(不受指标限制),留校后优先纳入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养(享受每年10万元人才津贴)。

2.完成教学任务(仅师资博士后要求)和三级科研任务者,可申请留校(不受指标限制),留校后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优先纳入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养(享受每年10万元人才津贴)。

3.依托我校申报进站或在站期间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,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、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、香江学者计划、澳门青年学者计划、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的,按照人社部、全国博管办相关规定享受相应经费支持。申报通知和流程详见中国博士后网(http://www.chinapostdoctor.org.cn)。

表: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计划项目简表

计划项目
申报条件
经费支持
申报限期
基金特别资助(站前)
年龄不超过35周岁(1984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);近3年内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(含外籍和留学回国博士),2020年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;入选后不得变更合作导师。
国家资助18万元科研经费。
截至2020年5月15日
创新人才支持计划
1988年1月1日(含)以后出生;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,2020年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;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培养;不支持外籍和留学回国博士申报。
国家资助两年63万元(含40万元日常经费、20万元基金、3万元国际交流经费)。
截至2020年2月29日
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
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;近3年内获得博士学位的外籍或留学回国博士;博士毕业学校为世界排名前100名或博士学位所属学科排名全球前100名(参考当年度ARWU、THE、QS、U.S.News排名),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放宽至本国排名前3的高校,德国博士按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合作框架处理。
国家资助每年20万元;学校配套资助每年10万元。
第一批次申报截止日为2020年3月15日;
第二批次申报截止日为2020年9月15日。
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
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;2020年应届博士毕业生;自主联系国(境)外单位并获正式邀请,一般为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(参考同前)、国际一流研究机构或企业;国(境)外接收单位须给予一定资助。
国家资助每人30万元;学校酌情给予相应配套资助。
截至2020年3月15日
香江学者计划
内地博士赴香港指定的大学从事2年博士后研究;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;2020年应届博士毕业生或博士毕业3年以内的在职教学科研人员。
国家资助每人36万元人民币和36万元港币。
截至2020年3月15日
澳门青年学者计划
内地博士赴澳门指定的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2年博士后研究;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;2020年应届博士毕业生或博士毕业3年以内的在职教学科研人员。
国家资助每人30万元人民币和36万元澳门元。
截至2020年3月15日
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
赴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下属研究所从事2年博士后研究;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;2020年应届博士毕业生或博士毕业3年以内的在职教学科研人员。
中方资助每人30万元人民币;德方按月资助每人1500欧元。
2020年3月1日—4月25日期间申报

4.入选学校博士后科研提升计划者,享受不低于2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。

5.博士后子女入学入托享受校内教职工同等待遇。

6.学校按规定为博士后缴交社会保险(外籍人员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)。

7.享受各设站学院(研究院、中心)和合作导师根据实际情况为博士后提供的相关待遇。

三、申请条件

(一)基本条件

1.品学兼优,身心健康。

2. 年龄在35周岁以下,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(含应届博士毕业生)。申请进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或人才紧缺的自然科学领域流动站,年龄可适当放宽。

3.能够全职在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。

4.在申请学科领域已取得下列成果之一:

(1)发表CSSCI、SCI期刊论文2篇,或SSCI、A&HCI期刊论文1篇,或CSSCI、SCI期刊论文1篇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(论文署名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、本人第二作者)。

(2)出版学术专著、国家级统编教材或规划教材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1部(署名前两位)。

(3)完成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(排名前两位)。

5. 符合博士后招收岗位的其他要求。

(二)本校博士毕业生原则上须跨一级学科申请。

(三)优先招收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博士毕业生。境外博士学位获得者需提供国家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书;外籍博士还需提供经公证的无犯罪记录证明,且已购买在站期间的商业保险。

(四)如申请人进站前以我校为委托单位申报国家基金项目且获批立项,或作为主创人员的艺术作品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者,优先录用。

四、申请流程

(一)个人提交材料。请应聘者与学院(研究院、中心)联系并提交以下材料(先提交材料电子版,面试时提交原件查验):

(1)《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申请表》(见附件3);

(2)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(应届博士毕业生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境外学历学位以教育部认证为准);

(3)身份证(或护照);

(4)科研代表作(包括发表论文的期刊封面、目录、版权页及论文正文、检索证明等;著作或教材封面、目录、版权页等;主持或参加的国家级、省部级科研项目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证明材料);

(5)其他证明科研或创作能力的材料。

(二)学院综合考察。学院(研究院、中心)组织意向人选进行面试考核、教学试讲、心理健康测评、政审外调和体检等。通过综合考察者确定为博士后候选人。

(三)明确工作任务。学院(研究院、中心)、合作导师与博士后候选人商定在站期间工作任务和考核要求,签署《工作任务书》。

(四)学校审批。学校人事处组织专家组复审,确定拟录用名单,报学校审批。经批准招收的博士后,按要求办理进站手续。

五、联系方式

(一)博士后相关政策咨询: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博士后管理科

联系人:张蔚    联系电话:010-65779185

邮箱:xkjs@cuc.edu.cn

(二)各学院(研究院、中心)联系方式

站点学院
联系人
联系电话
邮箱
电视学院
程素琴
010-65779367
chengsuqin0502@sina.com
新闻学院
南秀渊
010-65779363
mnanxy@cuc.edu.cn
传播研究院
惠焕云
010-65783687
hyhui@cuc.edu.cn
戏剧影视学院
贾惠琴
010-65783816
jiahuiqin@cuc.edu.cn
播音主持艺术学院
贺敬杰
010-65779454
hejingjie0823@163.com
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
乔利娟
010-65783485
qlj3488@163.com
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
李洋红琳
010-65783256
liyanghonglin@cuc.edu.cn
艺术研究院
张慧喆
010-65783669
cucyyy@126.com
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
罗莉梅
010-65779314
luolimei@cuc.edu.cn
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
桂立建
010-65783328
guilijian@cuc.edu.cn
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
张地
010-65783885
dizhang@cuc.edu.cn
人文学院
赵莹
010-65783826
renwen_cuc@163.com
外国语言文化学院
王学军
010-65783122
wangxuejun@cuc.edu.cn
广告学院
高丹
010-65783235
gidi0523@cuc.edu.cn
经济与管理学院
刘才莲
010-65783973
956955225@qq.com
文化产业管理学院
周慕超
010-65783927
13167347067@163.com
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
孙珺
010-85795099
sgpa@cuc.edu.cn
协同创新中心
续鸿飞
010-65783800
504030@qq.com
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
宫妍竹
010-65783797
nimi@cuc.edu.cn
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
葛艳玲
010-65783731
geyan215@163.com
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
续鸿飞
010-65783800
504030@qq.com
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
宋丹丹
010-65779082
1875@cuc.edu.cn
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
钟微
010-65783425
wzhong@cuc.edu.cn
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
姜华
010-65783951
jianghua0504@cuc.edu.cn

 

 

应聘投递简历时请注明来源“高校职聘网”
0571-87853702
点击咨询
回到
顶部